您的位置:首页 > 新股IPO >

券商变更现百万“分手费” 被不少券商同行认为扰乱市场

2020-05-18 13:42:5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三板市场换券商从来都不是稀奇的事情,近万家企业,100家券商,企业和中介机构总有分分合合。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4日已经有超过330家公司与原来的券商解除持续督导协议并变更主办券商。

从往年的“分手原因”来看,挂牌公司变更主办券商的原因包括持续督导的费用标准,持续督导期间双方的合作情况等。

但今年开始导致企业和券商分手的原因多了一条,这便是精选层。

随着精选层改革推进加速,市场预期愈发明确,精选层企业所代表的利益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企业变更券商的过程中便出现了券商索要“分手费”的情况。

分手费水涨船高

已经有超过50家新三板公司,因准备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从而更换主办券商。

接近全国股转系统的人士分析,目前超过50家企业后来找的承接券商多为大中型券商。

其中,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承接项目数量最多,拟公开发行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与原主办券商解除督导协议,另行聘请承销保荐能力较强的证券公司担任保荐机构,对确保新三板保荐质量和市场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和创业板和科创板一样,精选层企业的资源也向大中型券商聚拢。

在上述拟公开发行而变更主办券商的挂牌公司中,承接券商均为大中型券商。其中,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承接项目数量最多。

但记者了解到,随着精选层的推进和精选层带给券商的巨大利益,市场也出现了主办券商变更索要分手费的情形。

根据全国股转系统的要求,即精选层的保荐制度规定,保荐券商必须是主办券商,若主办券商不具备保荐机构资格的,可以由其控股的承销保荐子公司开展保荐业务。即为发行人提供保荐服务和主办券商持续督导服务的证券公司应当为同一家机构,或存在控制关系。

因此也就出现了前述主办券商能力不足转而找寻有保荐承销能力的券商来做精选层项目的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分手费的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小券商转向大券商的案例中。“事实上有一些公司目前着急推进精选层的事宜,但对其主办券商来说,这类公司质量一般,收费较少,对推进精选层的事宜并不积极,因此这种情况需要找有意愿的券商来做,这种情况下可能找一些策略更为积极的中型券商。”

而上述几种情形中,就出现了券商向企业索要分手费的情形,如今精选层推进预期明确,企业的公开发行无论如何都有利可图。

其实分手费在新三板市场中一直都有,只不过此前变更券商是更换持续督导,所谓的分手费也是补偿督导的辛苦钱,通常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但如今新三板精选层的分手费动辄就达数百万。

北京地区一家中型券商新三板业务线的人士向记者透露:“一般直接索要分手费的券商也不多,更多是要求要联合保荐,这样还能分一杯羹,如果联合保荐实在谈不成,就会直接谈分手费,因为主办券商和保荐券商必须是同一家,为了快速推进精选层企业也不得不妥协。”

另有一家沪上地区的券商告诉记者:“也有案例中出现了后续接手的券商暂时少收取一部分保荐费用,让企业先满足上一家券商的要求,等发行完成后再补足所有费用的情形。”

精选层收费

随着精选层持续推进,相关企业股价涨势良好,三板市场被彻底激活,这种情况下券商向企业要分手费其核心并非要难为企业,而是不希望手中没有项目做赶不上精选层的制度红利,正所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对于各家券商来说,精选层项目的收益究竟如何?

在精选层政策落地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经做过一轮调研,彼时券商收费预期的模式,投行保荐费用在200-500万之间、承销费率约为8%左右,同时如果企业融资规模较低,也将设置一定保底固定收费金额。

如今随着多项重磅政策落地,精选层的预期也更加确定,券商的收费方式相比之前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记者了解到,有券商采取了一次定价的方式,如华东地区一家区域性券商,目前承做的数个新三板项目采用了打包一次收费的价格,即不论企业未来融资发行的情况如何,保荐和承销的费用一共就收1500万。

但绝大多数券商都还是采取了收费保底的模式,新三板挂牌企业南北天地董秘、董秘一家人创始人崔彦军表示“目前券商保底收费方面,要求最低收费600万、800万和1000万的券商都有,而承销费率方面目前券商主流的收费维持在6%-10%之间。”

无论是打包还是保底,其实也可以看出新三板市场相较A股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便是发行规模较小或者新三板企业本身存在发行失败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券商也不愿意白干活或者吃亏,所以保底收费的模式自然就流行起来。

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精选层筹备期,券商收费的模式也日趋明朗,不过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为了抢精选层的项目,一些券商也不惜开打价格战,这一行为也被不少券商同行认为扰乱市场。

“目前有券商将承销费率叫到了5%左右,这种承销费率的话券商利润空间就非常小了,现在精选层项目对中小券商来说是稀缺资源,大家争抢得挺厉害,但这种低价竞争策略在新三板上容易赔本赚吆喝。”前述沪上地区券商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