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引进研发到输出 "跑男"显示中国电视软实力

2015-06-24 11:30:15 来源:新华娱乐

2015年,真人秀综艺节目制作呈现出井喷态势,耳熟能详的节目就有20多档。多家卫视有意无意地错开了播出时间,观众少了些“撞车”的纠结。然而细数热门的综艺,却没有发现本土原创的身影,反倒是海外模式在中国本土大放异彩。《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韩国模式,《中国好声音》等欧美模式在中国的走红使得模式节目成为中国电视行业的“现象”。

“单选变多选”让电视台的竞争和对比更加白热化,模式引进丰富了荧屏,提升了电视人的制作水平,但同时也引发了从业者的忧虑。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的电视节目如何实现“模式引进”走向“自主研发”再到“模式输出”的转型升级,是业界必须思考的实际问题,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路径。

随着综艺的制作规模和产出效益的增大,“模式”成为电视从业者最关心的焦点,这一方面反映着电视从业者对中国模式原创的期待,也从另一方面验证着电视人对“中国制造”软实力的自信。

电视节目是集体配合创作的产品,尤其是大型节目,往往需要多达上百人甚至数百人的制作团队的紧密配合。而人员的专业化分工与协调以及制作流程化管理却是中国电视业长久以来的短板,在条块分割的产业结构下,中国电视制造业不但没有建立起统一的行业标准,连成熟、稳定的制作团队都很匮乏,“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限制了中国电视将节目创意执行到位,很多好创意在执行时变形走样。也正是由于这一缺陷,引进海外模式成为了中国电视业的现实选择。

某种程度上,研究海外电视节目模式,向海外制作团队学习是我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节目生产方式、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过渡性选择,观察国内电视台可以发现,制作水准和原创能力最高的电视台正是经过了最多模式节目操作实践的那几家,例如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

一线卫视的电视人在长期接触模式并大获成功后,从制作理念到生产方式都获得了全面刷新,制作能力大幅提升,对未来全基因的“中国制造”也有了充足的信心。

而《奔跑吧兄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电视人对本土化综艺的思考,也体现着中国电视软实力的自信。

模式借鉴的另一面 软实力

最近打开搜索引擎或是视频网站,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总是位列一二,微博话题热度不减。节目版权来自韩国SBS电视台的综艺节目《Running Man》,在经过韩方制作团队第一季前五期的过渡后,中方团队早已经开始独立运作。

难免有观众觉得,这到底算不算自己的东西?甚至指责模仿、山寨。实际上,《奔跑吧兄弟》确实借鉴了韩国《RunningMan》的一些节目元素,像撕名牌、指压板等等,但值得肯定的是浙江卫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模式搬运,而是对原模式的创意精髓进行了消化吸收,然后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进行了深度改造。

真人秀节目已经风靡世界,在每个国家都有收视率的竞争优势。全球知名的真人秀节目《老大哥》就是上世纪末出生在荷兰恩德莫公司,如今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播出着不同版本。这与抄袭模仿有着质的区别,关键在于版权拥有者能否加入自己的元素。

每一个模式落地中国,不见得都能成功,《两天一夜》、《老公看你的》、《我心唱响》等引进版权的“海外正品”,到了中国却水土不服,没有获得想象中那样丰硕的收视和口碑。我国的引进节目仅有百分之二十能够获得成功,剩下的只能面对高额版费付之东流的残局。这时候就平台对模式的改编、制造能力,就远远大于模式本身的实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平台的和模式关系,就像是土壤和种子的关系,一块好的土壤遇到了一棵好的种子,就能结出优良的果实,如果土壤不行,就未必能带给我们太多惊喜。

中国版《跑男》成功的一个原因,正是制作和播出创新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这是浙江卫视不断积累的结果,从《我爱记歌词》到《中国好声音》,从《爸爸回来了》到《奔跑吧兄弟》,我们都能看到中国真人秀节目的样板特征,看到浙江卫视电视人跟海外制作团队学习,融入创造性,伴随着电视文化自信和觉醒,带动了国内同类节目的风潮。浙江卫视的平台实力,已经能孕育驾驭大型而优良的模式。

另一方面,以《奔跑吧兄弟》为代表,在它落地浙江卫视后,并没有一味的“韩化”,随着中方团队在节目制作中的日益游刃有余,韩方团队从一开始的贴身指导变为后来的远程给一些有限的建议。一路上扬的收视,给了团队越来越充足的底气,而每一期节目,创作团队也都不断自我加压,研究收视心理,吸收观众意见,从主题策划、故事逻辑、人物设定、游戏创意到拍摄地点的选择,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而一次比一次好的收视效果也给中方团队带来了无比的信心。

虽是源自经典韩综模式,但观众们会发现:《奔跑吧兄弟》从游戏安排、道具制作,甚至情节设置等各个环节也依然能看到很多本土化的烙印。让观众最记忆深刻的,就是节目中采用了大量如白蛇传说、大上海穿越、西域通商等这些经典情节,这都是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所有这些本土化的尝试就是为了让观众觉得一点,“这个节目和我很接近”。”

与韩国相比,中国幅员辽阔,旅游和传统文化资源丰厚,这也给中国电视人的创新求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奔跑吧兄弟》节目中既有在小桥流水的乌镇上演的爱情故事,也有在苍茫大漠敦煌演绎的通商奇遇,这种将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与韩式综艺的核心元素巧妙融合的尝试,不是单单用“拿来主义”就可以实现的,更多来自于中韩双方的不断磨合和碰撞。

娱乐中体现文化担当 这个应该有

当然,节目价值不仅体现在收视率这样残酷的指标,特别是我国媒体,社会效益永远是首位,这需要电视人的情怀和担当。媒体掌握着主流话语权,对培养公众的健康审美情趣方面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毋庸讳言,了解明星生活是很多人的本能愿望,粉丝希望知道偶像盛装之外的另一面。显然,这个任务交给狗仔队不太靠谱,靠培养“窥私癖”,内容格调必然高不了。而户外真人秀恰好是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通过游戏设计,让明星之间、明星与普通人合作,兄弟们不断“奔跑”共同完成游戏目标。有人曾一度认为,真人秀节目抢了不少专业演员的市场,现在看来并不准确,在网络时代,人们在更开放的公共平台上交流,昔日神秘的名人以普通人的身份回归。加上顺应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吸引观众通过网络参与互动,观众觉得这节目跟我有关系。

邓超作为奔跑团团长,在节目中照顾队员,当队员被逼到死角的时候及时上前营救并且扮演着奔跑团和嘉宾之间桥梁的角色,一句“弄啥嘞”化解所有尴尬;“护花使者”郑恺骄傲地表示自己“专职护花,兼职比赛”,可最终还是被他保护的Angelababy撕了,游戏中表现出的那种互相体谅又互为竞争的情感纠结,正如节目名称所蕴含的意义那样,兄弟,奔跑。

这些游戏,大多融入了拍摄地点的文化元素。观众在娱乐之间,健康的生活理念悄无声息地生成,懂得了人生需要奔跑,需要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了解到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让“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图表文字,在大到方言、历史,小到小吃甚至电话区号的细节上鲜活立体起来,不做作,不矫情,在情感上求得共鸣。今天我们渴望输出自己的优秀文化,强调了多年寓教于乐却还是难免说教灌输。《跑男》的表达方式,无疑为媒体行业提供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思路,也在提醒一些“娱乐至死”的从业者,娱乐中体现文化担当,这个应该有。

中国综艺原创节目春天何时到来

竞争,让从业者们不得不专注创新,带来的是国内电视业的长足进步。

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的源头来自于电视人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的土壤正是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社会和国家。电视节目具有极强的大众文化属性,究其根本,是对人们现有生活状态的反映。只有紧紧把握本土的文化背景、政治经济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才能因地制宜创造出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荧屏已经涌现了不少自主研发制作的原创节目,如《汉字听写大会》,《中国灯谜大会》等节目,在收视率和市场收益方面表现不俗。在2014年春季戛纳电视节上,我国多个原创节目进行了宣传推广,由《中国好声音》原班人马打造的《中国好歌曲》首次实现了中国原创才艺模式节目的海外输出。

在竞争更加白热化的2015年里,节目模式的创新依然是内容生产方关注的焦点。一线卫视希望通过创新巩固地位,势头迅猛的潜力卫视试图凭借新综艺模式突围。诚然,电视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资金涌入,中国综艺节目不乏巨额投资制作、先进拍摄技术等,但在这些“高大上”的外在背后,我们更需要的是内在原创精神和思想力量这些“软实力”的支撑。

《奔跑吧兄弟》的节目制作团队所追求的文化担当,文化创造,文化输出的软实力,是中国原创模式输出的最根本动力,也是中国模式原创所必经的路径。只要中国电视人敢于、乐于、能于进行创造,始终坚持发展原创生产力,就能迎来中国综艺节目真正的春天。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