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口述西藏》登陆西藏卫视 讲述沧桑岁月

2015-08-31 16:00:46 来源:网易娱乐

朗生互助组成员合影

朗生互助组成员合影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口述西藏》摄制组部分成员与阴法唐、李国柱、阴建白合影

《口述西藏》摄制组部分成员与阴法唐、李国柱、阴建白合影

“1950年8月的一天,家住四川宜宾的陈淑华突然收到一张寄自四川眉山的照片。照片背后有一行字:送给亲爱的母亲大人留念,女国柱于四川眉山进军西藏前夕……照片上的人一身戎装,她正是首批进藏女兵,李国柱。”

上面这段情节,出自西藏电视台纪录片《口述西藏》第二集《首批进藏女兵》的片头。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反映西藏自治区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由西藏电视台社教外宣节目中心独立承制、历时一年多艰苦拍摄、脚步遍及全国7个省市的系列纪录片《口述西藏》,将在9月1日21:50西藏卫视推出。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一批批解放军指战员、建藏干部、大学生、援藏干部带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重托,奔向这片高天厚土,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一起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口述西藏》是西藏电视人第一次用亲历者的口述,记录了西藏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翻身解放、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生活的历史征程。

“当年投身西藏的革命者、建设者正在老去,我们的采访拍摄工作从一开始就带有打捞和抢救性质,尤其是对见证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西藏自治区成立三大历史时期的高龄老人进行拍摄。”《口述西藏》总导演张战庆说。

《首批进藏女兵》的故事正是发生在西藏和平解放时期。当年首批进军西藏的队伍中,夹杂着1100多名女兵,平均年龄不到20岁,最小的只有14岁。她们不仅要和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趟冰河,在没有路的横断山脉里负重行军,还要承担部队里的文艺表演和医疗卫生等任务。如今,这些女兵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垂暮老者。

26岁的赵奕琳是这一集纪录片的导演,为了弥补自己与老人们阅历上的差距,她几乎阅读了所有与这段历史有关的书籍。当摄制组一行飞往北京、成都寻访到当年的女兵时,令她感动的是,老人们都全情饱满地投入拍摄,嘴里还念叨着“家乡的电视台来了”。

制作完成的《首批进藏女兵》重点讲述了5位女兵当年徒步进藏的故事。结尾处,赵奕琳选择以黑底白字的方式,突出女兵们在雪域高原的这段传奇。彩色的画面淡出,背景音乐缓缓响起老人哼唱的当年文艺演出歌曲。苍老的声音仿佛划破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让人回味无穷。

“历史不是冰冷的,历史可以很有意思,甚至可以享受”。西藏电视台社教外宣节目中心主任、《口述西藏》总制片人次仁多吉说。

不同于以往气势恢宏的献礼大片,《口述西藏》没有采用宏大叙事和全景式再现。片中甚至连“跨越”、“翻身解放”、“老西藏精神”都较少提及,而是从讲述者的视角出发,从普通人的情感中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

首集《千里大迂回》的主题是昌都战役。在众多可以讲述的视角里,摄制组采访了曾经参与昌都战役的阴法唐和郄晋武两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选择北线右路部队执行千里大迂回任务的故事。急行军中战士们被冻成冰块的棉衣、翻越重重雪山、与时间赛跑……让“沉睡”的历史再次“苏醒”。

王梦超担纲《藏北无人区的开发》的导演。这是人民公社化时期,面对日益严重的草场矛盾,时任那曲地区申扎县县长的洛桑丹珍带领几千牧民迁徙到今天的双湖县,把无人区变成有人区的故事。

“工作组最初进入无人区考察了2个月,队员们出来时已经难以辨认彼此的容貌。”洛桑丹珍娓娓道来,感染着王梦超和拍摄现场的每一个人。摄制组也充分尊重老人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不化妆,不设置台词,不刻意选择拍摄地点,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实。

《口述西藏》纪录片共12集,每集30分钟。30分钟可容纳约4000字的内容,但有的初稿就达到了2万字,只因为“好故事太多,删不下来”。“一代又一代西藏革命者、建设者的勇于担当,才铸造起了今天幸福、和谐的西藏。先辈们的西藏记忆犹如一笔宝贵的财富,人们只有缅怀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在”,次仁多吉说。

纪录片《口述西藏》是在大型历史影像工程《口述西藏》第一阶段的工作基础上创作完成的。目前,摄制组已经对50余位高龄老人进行抢救式采访拍摄,共记录下珍贵高清影像素材16000多分钟。工程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纪录西藏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的发展变化,使子孙后代永远牢记先辈的艰辛和新西藏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它的启动填补了西藏自治区党史影像资料建设中的空白,体现了西藏电视人敢于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热点推荐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