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江浙GDP与银行业信贷投放结构性失衡玄机

2019-04-12 13:55:0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本报记者包慧杭州报道

2018年,浙江,新增贷款1.55万亿元,江苏,新增贷款1.36万亿。而同期,浙江GDP5.62万亿,只相当于江苏同期GDP9.26万亿的60%。

这种现象,被浙江相关部门领导批评为银行业发放的贷款要么违规流入了股市、房市,要么在容易获得信贷资金的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空转,还有就是或被用于省外投资,从而导致辖区内中小民营企业没能及时获得信贷支持。

为什么选择这两个省的数据做对比?

贷款对GDP比例两省PK

因为江苏省与浙江省一直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也都是民营经济大省。

2015年以来,浙江与江苏的实际GDP平均增速均维持在7.7%左右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6.8%。因此观察江浙两地的信贷投放效率情况,在更关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对分析全国层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

近年来,浙江省银行业贷款对GDP的比例,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的短暂下降后,2012年开始又呈上升趋势。从2011年末的1.66,上升到2018年的1.88。而2018年末广东、江苏、山东分别只有1.49、1.27、1.02。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从政府基础设施投入这个信贷大头而言,浙江的重点项目不比江苏少。其中,浙江的棚改力度比江苏大。适度的棚改是好事,没有棚改哪里有今天杭州的城市地位?”一位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的行长4月1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浙江和江苏经济产业结构不同。浙江这几年转型升级确实“死”了不少企业,但新经济也发展起来了,问题主要是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非三五年就能完成,过程中银行应该有更开放的心态。

他认为,去年信贷资金流到股市和楼市的可能性很小,因为2018年股市行情很差,资金逃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流入,房市也是。而且,去年杭州也开始了限购,没有多少量,不可能有很大的增加。

被救助的盾安和重整的新光

一个例证是,去年以来,浙江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发债困难、股票质押风险暴露后市场信心不稳。

经浙江省银行业协会牵头,浙江形成510家全省重点授信大企业清单以分类施策。对优质企业稳定存量融资,对遇到困难的企业,集体决议、统一行动避免“踩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自2018年11月以来,这510家名单制大企业的融资预期基本稳定,涉及融资约1.15万亿元,通过“一企一策”帮助多家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渡过了难关。

这其中,显然不包含新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光集团”)。

上市公司ST新光(002147.SZ)4月3日公告称,控股股东新光集团及其下属3家子公司已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公告称,自2018年9月发生债务危机以来,新光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虽竭力通过多种途径化解债务风险,仍不能彻底摆脱流动性危机。今年1月29日,新光集团公告称,新光集团及其下属子公司共有金融机构有息负债总额约340.85亿元,其中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约121.13亿元(已违约)。

盾安和新光几乎是2018年同一时期先后出现流动性问题,在浙江省政府强力介入下,盾安获得三年内“冻本付息”,本金三年内不用还,利息照付,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保持了稳定。

同样是省内的大型民营企业,为什么浙江省政府出手力保了盾安,却任由新光走向了破产重组之路?

对此,多位浙江金融机构人士表示,首先,新光已资不抵债,而盾安资产质量相对比较优质值得救。此外新光集团跟浙江金融机构往来很少,负债基本都是异地金融机构,而盾安的负债除债券外绝大部分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内。

“关于发债政府部门是要做自我检讨的,原来政府鼓励企业发债,大量发债,错误导向让浙江企业债券发得很多,导致短债长用结构性失衡。”一位浙江的民营企业主4月1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探索中长期流动贷款制

如何引导资金高效地流向中小微民营企业?过去,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大部分在1年以内,不能完全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浙江正在探索建立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制度,探索将贷款期限最长调整至3-5年,缓解小微企业还款压力。截至今年2月末浙江全省中长期制造业贷款余额2389亿元,较年初增长165亿元,同比增长25.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7.8个百分点。

而江苏也同样是制造业大省,制造业是江苏的传统优势所在,近年来江苏银监局通过强化考核激励,加大资源支持制造业。

多位受访的江浙地区民营企业家均表示今年一季度融资环境比去年下半年有显著好转,部分规模并不大的民营企业已享受基准甚至偏下的利率,2018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和对小微及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大型民营企业融资情况正在好转。但小微企业融资仍有较大压力。

前述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的行长也坦承,金融机构加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比原来已经大有好转。虽然有针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但受限于银行对风险的评估能力和风险偏好意愿及惯性,信贷投放仍倾向于大中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难以快速恢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银行业全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29万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

.

.

财经快报网 http://news.17car.com.cn/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