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银行风生水起 跨界金融服务考验银行风控能力
2019-06-24 10:15:00 来源:金融时报
势不可挡的互联网发展浪潮不断催生新事物。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5G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经济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并深刻影响着现有的金融和商业模式。
“开放银行”就是这一浪潮中迸溅出的最新产物。有这样一种说法,2018年被称为中国的“开放银行元年”,因为在这一年,浦发银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家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利用开放、共享、高效、直达的API开放平台,无界延伸银行的服务触点,创新服务和产品。
跨界金融服务越来越多,由此可见,互联网时代的银行正在大步迈向3.0时代。
开放银行风生水起
“开放银行”一词起源于国外,指的是一种利用开放API技术实现银行与第三方之间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客户体验的平台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三类参与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开放银行生态。
而我国银行业对开放银行的探索早在2013年就有所动作。2013年9月,中国银行推出中银开放平台,是我国国内最早的开放银行实践。随后的几年里,工行、平安银行等也相继在开放银行和开放银行生态的构建方面作出了努力,直到2018年9月,由浦发银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界开放银行,我国步入开放银行的时代。
腾讯总裁刘炽平认为,当前产业发展面临三个重要演化:一是从“开放生态”演化到“生态开放”;二是从“互联网产业”演化到“产业互联网”;三是从“数字全球化”演化到“全球数字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开放银行现阶段在我国得以发展,还取决于银行业转型的迫切需求和人们对更具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需求。然而,无论是银行自身转型需求还是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无不透露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在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银行业越来越注重客户群体的发展。
腾讯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认为,未来,开放式银行势必会占有一席之地。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建设匹配开放场景的金融科技能力。
举金融之力助开放生态
今年3月29日,腾讯云与微众银行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时宣布,双方合作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未来会就开放银行场景下的金融科技应用进行开发和研究,助力金融机构打造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
对此,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曾表示,开放银行应该具备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开放创新(Open Innovation)、开放协作(Open Collaboration) 的“3O”体系。
“微众银行致力于做好‘金融+生活场景’背后的创新者、技术社区背后的创新者、分布式商业生态的共建者。”马智涛说。
不止微众银行,在进入2019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把目光投向开放银行领域。以建行为例,建行推行金融科技“TOP+”战略, 其中,“T”“O”“P”“+”分别对应科技驱动、能力开放、平台生态和包容创新,以此构建金融科技的基础能力。
建行还强调产品定制化重新回归到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全集团的解决方案,围绕客户出发。建行运营数据中心副主任常冬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行未来要构建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让客户满意的、高质体验的生态环境。
5月8日,工行的全资子公司工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科技”)在雄安新区正式开业,成为银行业首家在雄安新区设立的科技公司。对此,工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工银科技具有鲜明的开放基因,是工行以开放式的金融服务理念,实施业务与IT架构开放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工行坚持以信息技术变革引领银行再造,致力于成为金融科技的主力军,通过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普惠的金融服务。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为开放银行和开放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多场景和线上化的支持,同时帮助银行更精准地把握客户需求,降低运营成本。
前景可期但仍有疑虑待解
民生银行与金融认证中心(CFCA)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直销银行白皮书》提到,“未来几年内,开放银行模式将成为所有银行的主流发展方向。”不可否认,开放银行拥有光明的前景。与此同时,我国在发展开放银行和开放生态中,也应该对随之而来的问题做好应对。
发展开放银行和开放银行生态体系,都绕不开网络安全。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是银行发展的“命门”所在,任何安全隐患都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诚然,API技术的安全系数较高,但银行仍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对于银行来讲,可在现有的安全体系下,根据开放银行的特点进行修正和调整,让其可以适应开放银行的发展特点和变化,将事前防范、事发补救和事后追责,建成完整配套的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据了解,目前我国在开放银行领域的监管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则。业内专家表示,开放银行在有效提升银行金融服务效能的同时,也使得风险敞口更多,风险管控链条更长,风险洼地的效应更加明显,而这些不足势必会带来风险形式的变化。因此,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有信息称,央行目前已经着手对开放银行架构在支付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完整统一的监管标准也能尽早落地。
有业内相关专家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国内监管机构在开放银行监管方面尚处在探索阶段,但涉及此领域的银行机构应结合以往的发展经验,提前做好自身的风险防范及应对。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1)“天河一号”破解超算运营难题 实现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