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科技公司加入智能汽车赛道争夺战

2018-04-24 13:43:52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

从目前来看,传统车企依然掌握汽车生产资质和整车控制集成的核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主导整车设计与制造。科技公司则凭借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通过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系统等入口,实现对智能汽车赛道的快速切入。

 

资料图:世界智能汽车挑战赛。 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

49岁的伊莱·赫兹伯格生活在美国中部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小城。2018年3月18日,当她走出超市,推着自行车穿越马路时,被一辆正处于自动驾驶模式的车辆撞倒,超市的购物袋散落一地,生命也停留在这一刻。

撞倒她的,是美国Uber(优步)公司改装后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沃尔沃XC90。这是全世界第一宗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行人的事故,事故引发了全球舆论震惊。

事件之后,Uber被美国亚利桑那州州长叫停了自动驾驶路测权限。各种反思、争议,甚至唱衰的声音随之而来,对自动驾驶技术可靠性的怀疑又一次让人忧虑:自动驾驶是否能像宣称的那样更安全?

从历史上看,安全事故往往会成为技术迭代和政策制定的转折点,但很难改变潮水的方向。

最近,来自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三年(2014年8月至2017年6月),自动驾驶及相关产业的全球总投资额高达800亿美元,智能汽车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结构性风口。

这一波自动驾驶的新浪潮,由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所推动并波及全球。在中国,在政府的鼓励和资本的押注下,传统车企、出行公司、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代表新生力量的“造车新势力”,纷纷跑步入场,试图以“颠覆者”的角色,加入到这场与全球“零时差”的赛道争夺中来。

传统车企的紧迫感

“丰田不再是汽车厂!”在2018年北美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丰田公司掌门人丰田章男抛出了“惊世言论”。

丰田是一家以保守著称的传统车厂,但丰田章男却在本次CES展一反常规,言论大胆和激进:丰田将从传统汽车公司转型为移动出行公司,而对手也不再是传统汽车厂商,而是Google(谷歌)、Apple(苹果)和Facebook(脸书)等科技巨头。

这些对手让丰田章男夜不能寐,“汽车行业已经发生变革,很多公司都在进军汽车市场,类似 Google 这样的公司也成为了汽车公司的竞争者。”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这‘新四化’正在改写汽车行业,也将重塑产业格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晓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变革的前夜,所有的传统汽车巨头都无法再作壁上观,行动迟缓就意味着可能会被取代和颠覆。拥有百年历史品牌积淀的德国汽车巨头们,如奥迪、宝马、戴姆勒正在加快部署未来转型战略,以福特、通用为首的美国汽车厂商更早就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面对变革趋势,转型成为所有整车厂商的不二选择,但在转型模式和节奏上,激进还是保守,往往成为战略上的重要考量。

中国的整车制造商,也纷纷开启了转型之路,广汽集团是其中最坚定的转型者之一。

广汽研究院CTO(首席技术官)兼智能网联中心主任黄少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广汽智能驾驶研发分为两条路径:渐进量产式与跨越创新学习式。

所谓渐进量产式,是从驾驶辅助自下而上研发,从L1到L3都有量产借鉴、量产计划、量产时间、量产车型,开发过程都会有一个时间节点。而跨越创新学习式,则是从L4、L5直接切入,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基于L4、L5的最新装备,不断融合生产过程中的算法、传感感知等技术,溢出反哺到L3的量产中。

渐进量产路径背后的逻辑是,智能驾驶在概念炒作阶段之后,已经进入到实施执行和市场检验的阶段。

“在无人车领域,前段时间基本是概念炒作和需求定义阶段,资本投入很大,现在市场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消费者能够看到?什么时候能够上路?”黄少堂说,即使最冒进、最极端的公司,也开始意识到,资本投资之后,现在要看到结果和收获,只有不断推进量产,“大家已经厌倦了谈论,到了比武的时候,必须有用户、有市场、有资本,来培育一个落地的产品。”

他甚至断言,不出意外,80%的小型初创公司,在这一两年内,如果不能“挂靠”一个车厂,基本都会死掉,“退潮的时候,你就能看到,谁是弄潮儿。”

量产渐进式,主要基于成本核算、市场安全的角度,可以起到辅助和教育市场的作用。但仅仅依靠渐进量产,对于掌握未来市场的主动权远远不够。

“L2可以解放脚,L3可以解放手,L4、L5可以解放大脑。”黄少堂说,人在驾驶中被解放以后,汽车有可能成为移动办公室、移动书房、移动电影院,就看用户自己如何定义。

“L3还不能完全智能化,离人们期望的无人车距离很远。”黄少堂认为,真正的智能汽车,不仅将彻底改变人的出行方式,还将彻底改变运营模式,特别是彻底改变汽车的生态系统。而这些改变,远远大于现在所能想象的场景,会把智能交通、地图、定位、通讯、云、大数据进行系统集成,“如果只是依靠L3水平的智能汽车,不可能完成。”

“一个高度智能的车,要依靠周边很多生态,从高端这一头来推动,可以定义周边环境,把行业力量进行整合。”在黄少堂看来,跨越创新学习式的意义在于,打通整个智能汽车生态系统,掌握未来产品的定义权。

“我们认为要两头发力。”黄少堂坦言,但如果只从L4甚至L5切入,长期只有口号,只见雷声,不见雨点,“大家就会麻木,市场就会凋谢。”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L3级产品,成为大多数厂商绕不过去的一个阶段。L3有三个主要场景,高速公路120km/h全速行驶,高速公路拥堵跟车,自动泊车这三个典型场景。L3级别,在高速上,驾驶员可以解放手脚,但还需要注意力集中在前方路况,也就是说,还不能解放眼睛和大脑。

“广汽目前正在重点解决高速公路、堵车、泊车三个场景下的自动驾驶问题。”黄少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L3层面,广汽的相关技术积累、算法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处在紧张的测试阶段。

在他看来,广汽的L3平台产品已经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高安全性,第二是对于感知和自定位系统的精细打磨,第三则是车控技术,能够保障车辆始终安全、舒适地驾驶在稳定区间范围内。”黄少堂直言,这一点也是很多互联网企业的自动驾驶平台所不具备的。

在智能驾驶技术上依靠自主突破,而在智能网联和智能享受方面,走的是开放路线,搭建开放式技术创新生态圈,这是广汽战略中的另一个特点。

比如,高德、腾讯、科大讯飞等都已经成为广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广汽联手高德定制开发“云端导航”,联手科大讯飞定制开发“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的智能网联汽车,联手腾讯定制开发更高效、更智能、更具情感化的车载智能网联终端产品。

有不少人担心,传统主机厂未来会不会变成互联网造车企业的代工厂?就像共享单车领域,传统自行车厂已经不再出产品牌自行车,而变成了摩拜或者ofo的代工厂,由这些互联网出行公司掌控运营。

“早期舆论都是一边倒,认为汽车革命来了,以后生产汽车都是代工模式,我自己差点都被说服了,但近一年来的事实说明,钟摆又开始朝汽车主机厂的方向摆动。”黄少堂说,汽车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科技公司有了一两个算法,希望买车改装,很快会发现这样的汽车是无法商业化和生产的。

在他看来,Uber这次出这么大的事故,一点都不奇怪,未来很可能还会再发生,“你在科技追逐的同时,必须要对汽车行业,对生命,对技术积累的尊重,必须要有高度认可。”

黄少堂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世界上在无人车领域做得最成熟的,还是美国通用公司的Super Cruis系统等。因此,这一年来的趋势是,科技公司非常乐于找主机厂合作,需要一个深度合作的伙伴来落地。“事实证明,科技公司还必须依赖于和主机厂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有一个可以运行模式的车,你才能谈后面的运营。”黄少堂说。

他希望向外界清晰传递这样一种声音:有一些科技公司,到现在还在相信运行模式、讲故事,通过改装车进行运行,而且并不在乎盈利多少。“这种不是基于前端深度开发、改装运行的车,一旦在路上跑起来,一定是非常危险的。”

另一方面,他坦言,作为主机厂,也有很强烈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也是转型的动力。广汽作为传统主机厂,短期内并不打算成为不知名科技公司的代工厂,但正在积极为日后商业模式转型做准备,建立自己的公有云、私有云,掌握大数据,了解消费者的痛点,探索新的运行模式,“我们现在已经在为运行模式的转变做充分的准备,不然我车厂跟你讲什么生态呢?”

从目前来看,传统车企依然掌握汽车生产资质和整车控制集成的核心竞争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主导整车设计与制造。科技公司则凭借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通过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系统等入口,实现对智能汽车竞争的快速切入,短时间还无法出现类似阿里巴巴和滴滴这样对传统的彻底颠覆者。

但改变已经在悄悄发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