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银行·保险 >

IPO高估值的“诱惑” 银行内部竞争催生灰色操作

2017-08-18 16:03:03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评论

银行内部竞争催生“灰色操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兜底抽屉协议的出现,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银行不同部门纷纷争夺助贷业务这块市场蛋糕,引发不少灰色操作。

多位助贷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前能提供助贷资金的银行部门,主要是个贷部、网络银行部等,各个部门开出的融资成本与附加条件各不相同。

就融资成本而言,各个部门开出的融资成本差别并不大,基本是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15%,主要由部门获得的资金成本高低决定。

“真正的差别,出现在附加条件身上。”一家助贷机构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部分银行部门为了争夺优质助贷业务,名义上采取风险共担或获客中介模式,但在实际操作环节,他们基于风控考量,要求助贷机构私下给予坏账兜底承诺。

这些银行部门的理由是,若银行承担部分或全部贷款风险,给出的杠杆通常只有5-10倍,很难达到助贷机构期望的至少10-20倍资金杠杆。

在多位投行人士看来,兜底抽屉协议未必能令助贷机构获得轻资产公司身份与高估值。

“当前海外资本市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合规操作审核相当严格——每笔助贷业务是否存在兜底条款,都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与律所从严审查,并承担连带责任。”一家投行人士指出。即使兜底协议隐藏得再好,律所与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通过平台关联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资金往来、以及核查每笔逾期贷款的偿还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兜底抽屉协议的蛛丝马迹。一旦抽屉协议被发现,资本市场将质疑助贷平台的诚信问题,其上市前景将变得黯淡。本报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